【急求】跪求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人物分析.

问题描述:

【急求】跪求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人物分析.
有关曹操的人物分析.也就是给几个有关于他的事迹,然后写出这些事迹反映出他怎样的为人.要求事迹和感悟以及最后的综合分析合起来不少于2000字.悬赏100.
像什么故事什么的直接复制过来就可以了。其实要自己动脑想的字也就是那几句分析。这貌似不费什么事吧。我是看马上该开学了。才迫不得已这样的。
看三国志和易中天我当然知道。要是有时间我早看了。
1个回答 分类: 综合 2014-11-25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曹操是汉魏时期最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文学家和诗人,他一生虽并未称帝,但他在汉末所采取的一系列政治、军事措施,可以使他与秦始皇、唐太宗、康熙等千古帝王同列.但是曹操又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千百年来,对曹操的评价贬多于褒.肯定他的,说他胸怀大志,唯才是举,平定北方,登高必赋,文武兼备,御军三十余年,自著兵书十万余字,是个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大文学家;否定他的,说他“名托汉相,实为汉贼”是个善于玩弄权术,残忍嗜杀的“奸雄”,尤其在民间,更将曹操作为“奸诈”、“虚伪”的代名词. 究其原因,也许很多,但主要是一部《三国演义》的问世,把曹操形象丑化、被定格.因此,要还曹操真实面目就不仅仅是一个“是”还是“非”的问题,就必须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和观点对其人及其所处的历史背境进行系统整体性的分析,才能得出实事求是的结论.
一、“奸雄”——曹操
确实《三国演义》中描写的徐州屠城、水淹邺城、华佗被害、近待被杀、、出于恐惧和猜忌杀吕伯奢一家、为引诱吕布将掳来的群众当炮等等,确是曹操凶残性格的大暴露.罗荀被逼自戳贯中借助这一艺术形象严正地抨击了剥削阶级英雄的残忍,深刻提示了曹操之类政治人物固有的谋功逐利,不择手段的阶级本质.
(一)镇压起义,充当屠夫.
历史上许多著名的开国皇帝和英雄人物,都曾镇压过农民起义,他们的双手都粘满了人民的鲜血.无论是历史上的曹操还是《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也不例外.“颍川之战”,曹操对义军不分青红皂白,“大杀一阵,斩首万余级”,充当了一个朝廷刽子手的角色.此后,他又跟随皇甫嵩讨张梁,“斩张梁于曲阳”,“发张角之棺,戮尸枭首”,残酷得连死人也不放过.董卓、王允死后,青州黄巾军再次起义,曹操与济北相鲍信负责镇压义军,鲍信战死,曹操却“招安到降兵三十余万、男女百余万口”,并“择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曹操用义军的鲜血染红了自己的顶戴,先是除“济南相”、任“典军校尉”,后是封“镇东将军”,而且逐步扩大了军事力量,有了逐鹿中原削平群雄的资本.
(二)欺君罔上,窃国谋逆.
曹操在奉迎献帝迁都许昌、“挟天子而令诸侯”之后,个人野心和权势欲望不断膨胀,最终完全把持了朝堂,控制了汉末中央政权.所有的朝廷大事,从军事征伐到人事任免,从内政事务到外交联系,曹操根本不听献帝和朝臣的意见,都是个人说了算.献帝在曹操的眼里,不过是一个傀儡、一个“儿皇帝”;朝臣在曹操的眼里,不过是一个装饰“门面”的可供自己利用的工具.
曹操在擒杀吕布之后,“威名日盛”,脑海深处便产生了窃国谋逆的念头,如果不是顾虑“朝廷肱股尚多”,只怕早就“行王霸之事”了.当献帝深感曹操欺君罔上、有窃国谋逆之心后,随即密赐衣带诏,令董承、刘备、马腾等人合力讨贼.事后衣带诏泄露,曹操诛杀了董承、吉平、王子服等人仍不解恨,连已有五个月身孕的董贵妃也不放过,尽管献帝和伏后一再哀求,还是将董贵妃勒杀于宫门之外.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
(三)玩弄权术,残暴不仁.
历史上的阴谋家、野心家都喜欢玩弄权术,曹操更是得心应手,将权术玩弄于股掌之间.寿春伐袁术时,曹军与袁军相持月余,粮食“不敷支散”,曹操便让管粮官王故以“小斛散之,权且救一时之急”.管粮官王故遵令而行,激起了各寨大小将士的愤怒,纷纷传言丞相欺众.他暗中派人探得消息,不惜借用毫无过错的王故之头来稳住军心,平息众怒.
曹操的残暴不仁,更是让人触目惊心.“颍川之战”,曹操对义军不分青红皂白,“大杀一阵,斩首万余级”.“杀吉平”,曹操更加显得无比残暴,先是将吉平打得体无完肤,然后截去吉平的九个手指,割掉吉平的舌头,吉平撞阶而死后,曹操仍不解恨,还要“分其肢体号令”.“顺我者倡,逆我者亡”,成了曹操最大的人生信条.
(四)虚假伪善,奸诈狡猾.
曹操的伪善和奸诈,并不是那种鸡鸣狗盗式的小聪明、小伎俩,而是包含着很多的智慧.青少年时代的曹操,“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为了达到我行我素、游荡闲逛、逃避责难的目的,他曾“装病谗叔”,故意挑拨离间父与叔的兄弟关系.董卓进京后独霸朝纲,废少帝立献帝,擅杀朝臣,激起了王允等人的义愤.曹操自告奋勇去刺杀董卓,不料被董卓从衣镜中窥见拔刀动作,他随即跪下献刀,掩盖刺杀的失败,“操有宝刀一口,献上恩相”.董卓虽然见疑,但仍被他瞒过,任他逃脱.其余典型事例,如“望梅止渴”、“割发权代首”、“跣足迎许攸”等,也都可以证明曹操的虚假伪善和奸诈狡猾.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五)骄奢淫逸,嫉贤妒能.
曹操进宛城,见张济妻美,不惜用甜言蜜语来打动她,“吾为夫人故,特纳张绣之降;不然灭族也”,并许以还都后扶为正室,每日与之取乐,不思归期.其实张绣之降在此事之前,全与张济妻无涉.以曹操当时的地位,对阶下一个弱女子尚且如此,他的贪恋美色和狡诈本色可见一斑.当曹操削平群雄、统一北方、志得意满时,个人的骄横无比和刚愎自用便显露无余,“宴长江赤壁赋诗”,刘馥只不过指出“丞相何故说出不吉之言”,便惹来杀身之祸.曹操还在漳河之上修建壮丽无比的铜雀台,并“广选天下美女以实其中”,供自己晚年享乐.
曹操嫉贤妒能的典型事例,莫过于“斩杀杨修”.曹操在门上书一“活”字、塞北送酥在盒盖上写“一合酥”三字、梦中杀近侍、曹丕曹植兄弟争宠斗智等,都被杨修一一识破,曹操虽然在表面上对杨修“称美”、“喜笑”,但在内心深处却“甚忌之”,“心恶之”,“愈恶之”,最后在与刘备争夺汉中的战斗中,寻了个“乱我军心”的借口,将杨修斩杀了事.可叹杨修“聪明反被聪明误”,糊里糊涂地成了曹操嫉贤妒能的牺牲品.魏武帝曹操简介魏武帝
姓名: 曹操
庙号: 太祖
谥号: 武皇帝
陵墓: 高陵
政权: 曹魏
在世: 155年--220年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国东汉末年着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
生平
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他的父亲曹嵩本姓夏侯,因为后来成为中常侍大长秋曹腾的养子,於是改姓曹氏.曹操年轻时即已文武双全,《魏书》说他「才力绝人,手射飞鸟,躬禽猛兽,尝於南皮,一日射雉获六十三头」.《三国志》说他「才武绝人」,「少机警,有权数」.
公元175年曹操举孝廉,任洛阳部尉.公元177年任顿丘令,公元179年娶卞氏为妻,公元180年升为议郎.公元184年,在东汉王朝镇压黄巾军起义的战争中起家,任骑都尉.由於镇压黄巾军有功,升任济南相.后历任东郡太守、都尉、典军校尉等职.公元189年董卓入京后,逃亡回家乡陈留起兵讨伐董卓.
公元192年,曹操正式组建自己的军事集团「青州兵」,公元196年率军进驻洛阳奉迎汉献帝,「奉天子以令诸侯」并迁都至许昌.公元200年到公元207年间,经官渡之战等战役,打败袁绍和其它割据军阀,统一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二月,於赤壁之战中败於孙权和刘备联军,从此奠定中国历史上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公元213年,曹操封为「魏公」.公元215年,攻灭汉中的张鲁势力.公元216年,再被晋爵「魏王」,受九锡,设天子旌旗,戴天子旒冕,出入得称警跸,并作泮宫.他名义上虽仍为汉臣,权倾朝野,实际上已具备皇帝的权力和威势,但仍未纂汉自立.曹操死於公元220年3月15日,享年六十六岁,谥曰武王.
公元220年长子曹丕立魏代汉,追尊曹操为太祖武皇帝.他是魏国的奠基人.着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军事着作和《蒿行》、《观沧海》、《龟虽寿》等诗篇.后人并且辑有《曹操集》.
史书评论曹操:「明略最优」,「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资治通鉴》引谋士荀、郭嘉对曹操的评,说曹有十,即“道、义、治、度、谋、德、仁、明、文、武”.着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作於建安十五年(210年),光明磊落,字字真挚.曹操感性地说:「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事实的确如此.
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里面,因为文学上的需要,而表现出明显的贬曹笔法.然而三国志对他的评价,可算是魏蜀吴三国君主之中最高者,陈寿评价曹操为「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后世学者认为,这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有意歪曲事实,并没有正确评价曹操.曹操唯才是用,军事上战术战略灵活多变.他对东汉末年中国北方的统一,经济生产的恢复和社会秩序的维有着重大贡献.在内政方面,曹操创立屯田制,命令不用打仗的士兵下田耕作,减轻了东汉末年战时的粮食问题.
曹操诗风
曹操手迹曹操的诗歌,极受乐府影响,现存的诗歌全是乐府歌辞.这些诗歌虽用乐府旧题,却不因袭古人诗意,自辟新蹊不受束缚,却又继承了「感於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例如《薤露行》、《蒿行》原是歌,曹操却以之悯时悼乱.《步出东门行》原是感人生无常,须及时行乐的曲调,曹操却以之抒述一统天下的抱负及北征归来所见的壮景.可见曹操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歌,开启了建安文学的新风,也影响到后来的杜甫、白居易等人. 曹操诗的内容大致有三种:反映汉末动乱的现实、统一天下的理想和顽强的进取精神、以及抒发忧思难忘的消极情绪.
汉末大乱,曹操又南征北讨,接触的社会面非常广大,故多有亲身经验和体会如《蒿行》谓汉末战乱的惨象,见百姓悲惨之馀又见诗人伤时悯乱的感情.故后人谓曹操乐府「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曹操生於官宦,对天下具有野心,故怀有统一之雄图,《短歌行》有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可资明.其进取之心亦可见出,如《龟虽寿》言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言己虽至晚年仍不弃雄心壮志.
一代枭雄,纵风光一世,亦有星落殒灭之时.曹操对此也感到无能为力,只有作诗感,无可奈何.如《短歌行》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伤,《秋胡行》之低沈情绪,《陌上桑》等游仙作品中都可见他的消极情绪.
曹操的诗歌形式是十分创新的.他尤擅写五言体和四言体.《蒿行》原是杂言,曹操却以五言重写,非常成功.四言诗方面,本自《诗经》之后已见衰落,少有佳作,但曹操却继承了《国风》和《小雅》的传统,反映现实,抒发情感.例如《短歌行》、《步出夏门行》等均是四言诗之佳作,使四言诗重生而再放异彩.曹操诗文辞简,直抒襟怀,慷慨悲凉而沉郁雄健,华美辞藻并不常见,惟形象鲜明,如《观沧海》一诗:「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寥寥数笔,即能以辽阔的沧海景象,表现诗人的胸襟,不加润饰.
展开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