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唐诗会变成宋词?词在宋朝就是流行歌曲

问题描述:

为什么唐诗会变成宋词?词在宋朝就是流行歌曲
1个回答 分类: 综合 2014-10-23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在宋代文学中,你会觉得有一种饱满与安静,它酝酿了另外一颗新的种子,与花的骚动性的美非常不同.骚动是因为它正在开放,开花自然要吸引别人注意,而果实不见得有那么多吸引力,但自有一种圆满.
词的产生 由于唐诗的成就太高,它经过初唐的成就,到李白、杜甫、李商隐、杜牧,唐诗的成就高到这样的程度以后,老百姓、民间慢慢读不懂了,因为它已经高不可攀.凡是艺术形式意境越来越高的时候,其实也就说明它远离了民间.可是民间本身不可能没有娱乐生活,所以他们自己就会写一些歌来唱.结果这两者就越来越远.然而一旦当这两个东西被拉近的时候,它就会产生新的艺术形式.就是我们现在讲的词. 大家千万不要误会,认为宋朝没有人写诗,其实多得不得了,甚至他们的诗比词还要多.可是他们的诗都没有词的成就高.因为词比较自由,它的整个音韵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当我们在读“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我们会发现唐诗的七、五都在变化,它的音韵的跌宕起伏发生了很多节奏上的新的韵律感,这个韵律感推展出词的一个新的境界出来. 讲到词,首先要提到五代词,因为五代词是唐诗过渡到宋词的一个关键桥梁,这个关键桥梁的关键人物是李后主,其实李后主的作品不多,可是不多的作品,却在文学史上发生了那么大的影响力.有时候的确可以看到在文学艺术的创造性上,一个人会有旋乾转坤这么大的力量. 李后主挥泪对宫娥 在李后主早期作品当中,我们读不到感伤,他也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感伤会降临到他的身上. 等到宋太宗大军南下的时候,李后主吓了一跳:“怎么打仗了?”他曾在诗里写过“几曾识干戈”,从皇帝忽然变成俘虏,巨大的命运转折,使他在文学史里扮演了重要角色. 王国维在评论他的时候,有一种很特殊的悲悯.王国维说李煜长于深宫妇人之手,从小在一堆女人当中长大,没有办法要求他不写这样的诗.他根本没有机会出宫,没有机会到宫廷外面去看外面的人生百态,他生命另外的一个开始,就是亡国.他前半生面对自己追求感官上的愉悦,追求女性,是诚实的,后半生亡国以后他的哀伤也是诚实的.甚至变成俘虏以后,李后主想到的竟然还是美. 宋朝军队抓他的时候,他特意跑到祖庙里,因为中国古代有一个习惯,君王亡国后,要到祖宗的坟墓前面去磕头,跟自己的祖先告别,然后辞庙.“最是仓皇辞庙日”,拜完庙就被抓走了.他觉得很惨,“教坊犹奏别离歌”,教坊是皇室里面的乐队,乐队觉得皇帝要走了,就演奏起充满离别意味的曲子.他看到平常服侍他的宫女,就哭了,“挥泪对宫娥”.这首诗被骂得非常厉害,大多数选本都没选这首作品.人们觉得到这个时候李后主还“挥泪对宫娥”,真是亡国之君,实在太过贪好女色,亡国的时候还惦记着宫娥.如果他说“挥泪对祖先”好像比较可以被原谅.王国维却认为他作为诗人的真性情就是在这个时候表现出来的.他觉得要走了,最难过的就是要与这些一同长大的女孩子们告别.所谓的忠、所谓的孝,对他来讲非常空洞,他没有感觉.这里颠覆了传统的文以载道,绝对是真性情.李后主没有感知到国家,他就是感知到宫娥,因为他是跟这些女孩子一起长大的,没有其他机会去感知到底家国是什么?家国对他来讲,只是供他挥霍的富贵. 文学的创作,艺术的创作,最重要一点就是是否真实.如果存在作伪,就是有问题.可李后主写的“挥泪对宫娥”,如果以现代视角来看,刚好颠覆了人的伪善部分.我们看文天祥的《正气歌》、史可法的《左忠公轶事》、林觉民的《与妻诀别书》为什么被选进课本?不见得因为它们是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才会觉得当李后主写出“挥泪对宫娥”的时候,颠覆性有多么大,他等于是打了已经习惯于伪善的文学传统一个耳光.他就是不要挥泪对家国,而是挥泪对宫娥,这是他的私情.这在我们的生命当中,是令人羞怯和难以启齿的部分,只有天真烂漫的李后主,才会如此坦然地写出来.我一直很感动于王国维在写《人间词话》的时候给予李后主新的定位,不然在整个文化传统中,我们甚至都会怀疑,到底应该把他放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展开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