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新发明的数学日记··急需··知道的别藏啦

问题描述:

关于创新发明的数学日记··急需··知道的别藏啦
急需关于创新发明的数学日记,400字左右知道的别藏啦
1个回答 分类: 语文 2014-10-18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语言和思维是紧密联系的.心理学的观点是:“思维是以词语为中介的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儿童在 思考问题时会不由自主地自言自语.思想的形成、表达与交流是借助语言材料来实现的,反之思维发展也能促 进人对语言材料的理解和言语交流水平.笔者做过一个小调查:学生中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其他学科如美术、 自然、劳动成绩不一定优秀,但有近94%的学生语文成绩却是优秀,而且没有一个学生语文较差.从这个结果 反思得到:对语言文字的掌握和理解水平直接影响到数学成绩.
基于以上的理解,我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采用多种方式,突出语言文字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一、提供感性形象,理解文字概念
人类的认知活动是有一定过程的,正如列宁所说,是“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 .”学生认识和掌握概念通常是“感知、理解、巩固、应用”的过程.感知是掌握概念的开始,书本上往往是 以文字形式描述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感性形象,架起“生动的直 观”到“抽象的思维”的桥梁,促使他们全面正确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例如讲解“三角形”的概念,学生缺乏生活经验,不理解“围成”的含义,我除了从正面让他们观察不同 形状、大小的三角形外,又提供了反面的感性形象:
附图{图}
图(1)还有一个缺口,没有全“围”起来;图(2)围的方法不对,三条线段没有首尾相连;图(3)三条 线段没有“围”起来, 都有缺口.通过对比,帮助学生理解了三角形的概念.
二、呈现描述载体,总结定律、法则
新教材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重视发挥主体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育家第斯多 惠有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是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是教人发现真理.”心理学家鲁宾斯坦也指出:“任 何思维,不论是多么抽象和多么理论的,都是从分析经验材料开始……”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 、总结法则,在这过程中提供丰富具体的物质载体,作为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的例证.
例如教学“乘法结合律”时,通过以下三个等式:
(5×4)×2=5×(4×2)
(15×4)×10=15×(4×10)
(125×8)×5=125×(8×5)
引导学生发现算式的特点:(1)都是三个数相乘;(2)左边算式是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三个数相乘 ;右边算式是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3)乘积相等. 把这三个特点稍加组织和整理,就是 书上的“乘法结合律”.若是忽视了学生自己发现的过程,不但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死记这个结论也会事倍 功半.
同样,在归纳法则的过程中,呈现描述载体也是必需的.在归纳计算法则时,师生可以共同回忆例题的计 算过程,在头脑里形成清晰的印象.计算时,第一步算什么?第二步怎么做?第三步再怎么办?……有了具体 的实例和实践过程作描述的载体,学生往往能水到渠成地总结法则.学生抽象概括水平较低的时候,进行上位 学习时要重视下位材料的提供,这也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
三、开展复述训练,理清思维过程
大纲指出:要“逐步培养学生能够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教师要重视学 生的复述练习,紧密结合教材,巧妙加以指点,帮助学生把思维内部的无声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化“意会” 为“言传”.
8 15 7 1 1
例如:计算—×〔—+(—-—)÷—〕.完成后要求学生复述:
9 16 16 4 2
这道题有小括号、中括号、加减乘除四种运算,应该先算小括号里的
7 1 1
—-—,得到的差再除以—,第三步算中括号中的加法,得出的和去乘
16 4 2
8
—.这样把计算时审题分析的过程梳理了一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9
,提高计算正确率,无形中增强了学生对文字题的分析能力,一石三鸟,何乐不为?
四、生成正确的语感,发掘题意的内涵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是由语言文字而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知活动的 过程”.语文教学非常强调阅读中的语感,数学学科的一些文字题、应用题的文字叙述也同样需要学生生成正 确的语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感受,达到对语言文字和题意的领悟与把握.
例如,这样一道应用题:“发电厂现在每天烧煤13.2吨,比原来节约1.2吨,现在烧300天的煤原来只能烧 多少天?”有些学生不假思索地列式:300÷(13.2+1.2).显然这些学生“读”的功夫不到家,没有正确的 语感,从而曲解题意.题目中的“300”是现在烧煤的天数, 应把“烧300天的煤”作为一个完整的词组,列式 是13.2×300÷(13.2+1.2).
数学语言的语感包含着积极的思维活动,是思维活动经验的结晶.语感的生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平时 教师就要在阅读中加以点拨、分析,提高学生对数学语言的感受力.
五、掌握阅读技巧,提高解题能力
数学中的“读”集中在读概念、读法则、读题等方面,这与阅读语文的文章不一样.语文强调反复阅读, 读出感情和意境来,数学的读要读出语言文字的逻辑性和科学性来.随着年级的升高,可由教师范读、领读逐 步过渡到集体读、指名读、自由读、默读等.要重视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①在阅读中会抓关键字;②在阅 读中会抓重点词;③在阅读中会抓中心句;④在阅读中会展开联想,联想是“暂时神经联系的复活”,它是事 物之间联系和关系的反映.心理学家桑代克指出“学习即联结”.书本上的前后关联、循序渐进的知识点组成 了知识链和知识网.教师要培养学生具有联系、想象的能力和开放性、创造性的思维品质.
展开全文阅读
也许感兴趣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