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民族政策的特点是什么,注意是特点.

问题描述:

清朝民族政策的特点是什么,注意是特点.
请分别列举清朝前期对西藏,新疆,蒙古的管辖的事件
其实答案很简单,就八个字:刚柔并济,恩威并施
1个回答 分类: 综合 2014-10-26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清朝前期我国民族关系的主要特点是: 把维护祖国统一和民主团结与反对外来侵略联系在一起 ,初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噶尔丹称汗后,形成割据势力,清军与噶尔丹及其后继者进行了约70年的斗争,终于粉碎了准噶尔贵族割据势力,统一了天山北路,并在乌里雅苏台设将军,在科布多设参赞大臣,直接掌管蒙古各部的军政大权;1757年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兄弟的叛乱.1762年,清朝设伊犁将军,统管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这些都是既维护祖国统一,又维护民族团结的问题.此外,土尔扈特部的回归既是反对外来干涉又是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举动.还有将台湾纳入清朝版图,这也是既维护国家统一,又有利于反对外来侵略的.清朝的的满族贵族,面对辽阔的疆域和众多的民族,一般是采取歧视防范、怀柔安抚并重的统治策略,其目的是确保本民族在全国的统治地位.同时,清朝对边疆少数民族采取的政策是“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也就是 保持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根据各地不同的清况,采取措施,加强统治和管理.1.制定民族政策,处理民族问题,需要继承,更需要创新,实施民族政策要灵活.2.正确制定和灵活实施民族政策,积极构建共同的利益基础.3.正视差别,区别对待,制定和实行综合性民族政策.4.民族事务管理要制度化和法制化..
  清朝的国家和民族思想的二重性
  清朝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发展.以前被华夏士大夫称为“夷”的满族创建的清王朝统治区被视为当然之“中国”.中华各民族大一统思想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对自古以来的以汉族为中心的夷夏论的猛烈抨击.雍正帝指出:“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可见,不分内外,夷夏一家的民族观已上升为支配地位.由此,清朝边疆政策的最终目的,是维护清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加强国家的统一.这是清朝统治者从作为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决策者这一层面上制定政策的. 但同时,清朝统治者还是满族民族利益的代言人和坚定维护者,肩负着继承尤其是传承民族特性,使本民族族体繁衍生息的任务.事实上,中国历史上每个由非汉民族建立的王朝,都同时具有中华王朝与民族政权的双重性格,其最高统治者又都兼有中华王朝皇帝与民族首长的双重身份.这是由古代汉民族的人口、经济发展和文明程度以及当时中国在世界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优势地位所决定的.由于上述原因,清朝在制定和实施边疆民族政策的过程中,体现出对待国家和民族关系上的二重性.即一面要保持中央王朝的统一性,一面要联合其他少数民族,巩固满族势力,抗拒同化于汉文明的矛盾心理.最为明显反映清朝统治者这种心态的,就是派到新疆去的官吏按规定必须是满族,从首任明瑞一直到1866年伊犁起义这长达100余年间,先后任伊犁将军一职的共30人,其中除海禄(蒙古正蓝旗人)、松筠(蒙古正蓝旗人)、长龄(蒙古正白旗人)3人为蒙古族外,其余27人皆为满族.
  从多元治理制度到新疆建立省制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乾隆皇帝任命了“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统称“伊犁将军”,建立了以“军府制度”即军事自治领的形式对新疆实行统治的统治体制.伊犁将军在管辖驻屯清军的同时,还是新疆地区的最高民政长官.在这一统治体制下,根据新疆各地区政治、经济、社会、民族、宗教等不同情况,分别实施了三种制度. 第一,郡县制度.实施这一制度的地区是包括乌鲁木齐在内的北疆各地及南疆东部(当时称这一地区为东路)内地民人移居较多地区.在这一地区居住的汉、回等民族群众,不管在生产、生活方式上,还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上,都与同期内地各省区汉、回农民基本相同.因此,清朝在这些地区实行了与内地相同的郡县制.清朝在东路地区实行郡县制一则是因为隋唐时期就曾在此地区实行过郡县制;二则从地理位置上看,这里距内地较近,以前就有大量汉、回族人移居于此地;三则从战略角度看,这里是新疆南北两路与内地之间地交通要道.综合这些因素,清朝在此实施郡县制是适合这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 第二,伯克制度.在天山南部塔里木盆地边缘的绿洲(当时称新疆南路地区)以及伊犁地区的维吾尔族中,清朝政府实行了“齐其俗,不易其宜”的具有新疆民族特点的政策.“伯克”是突厥语“头目”的意思,是表示统治阶级身份的称号.伯克制是天山南部维吾尔地区设立的旧制,清王朝为了加强对新疆南路的集权统治,在因袭其旧有制度的前提下,对伯克制进行了改革.尽管伯克制在最初起到了团结维吾尔上层,维护清朝在新疆的统治,稳定当地社会秩序的积极作用,但它毕竟是建立在比较落后的封建农奴制经济基础之上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在新疆建省时被废除. 第三,札萨克制度.在哈密、吐鲁番地区的维吾尔族中,以及哈萨克、蒙古族游牧民社会,清政府施行了札萨克制度.清政府通过札萨克制管理各部,对维持新疆牧区政局稳定是有利的.在清朝实行札萨克制度的地区,生产方式是更为落后的农奴制.大大小小的汗、王公等就是各级农奴主.他们占有大量牧场和众多农牧奴,极大地阻碍了这些地区民族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反过来又成为这一地区不稳定的因素之一. 清朝这种“分而治之”的治理政策,也是历代王朝在处理中央和边疆地方关系的惯常做法.目的有两个:一是比较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利于维持国家统一和边疆地区稳定;二是防止地方势力坐大,保持中央对地方的威慑力和统治权.清朝的新疆民族政策在前期确实起到了这样的作用.而且比历代王朝更规范,使新疆在相当长的时期保持着比较稳定的状况,也使新疆获得了以往历代都不曾有过的发展速度和规模.
  满洲清国反动没落的对内镇压政策:
  1,民族屠杀.通过屠杀反抗的民族来一劳永逸的解决民族问题.例如,满洲清国经过了数十年的战争后,为了彻底控制了西域,消灭了所有的准格尔人.满洲清国在“入关”之后的30多年,不断的大规模屠城,消灭抵抗的中国人.太平天国起义时期,满洲清国几乎消灭了太平天国统治下的所有人,总数达到5000万,超过二战死亡人数总合.
  2,民族压迫.通过消灭对方民族特点来压制对方民族意识.对中国人主要是废除中国的衣冠礼仪发型等.在这个期间消灭了所有反抗的中国人,那些不反抗的存活了下来,就好统治了.
  3,挑拨各族之间、各地区之间的关系,使他们互相制约.主要是在西北、西南、新疆等地激发汉回、汉维、回苗、回维、汉苗等族之间的矛盾,使之互相制约,互相挟制,利于满洲人统治.
  4,消灭先进民族的文明.满洲清国人是落后民族,而且也无法在短时间先进.于是他们毁灭先进民族(主要是汉族)的文明,以拉近他们与先进文明之间的距离.主要方式是:文字狱、毁灭书籍等.举例:中国明朝最主要的百科全书《天工开物》,被满清毁灭,民国后才从法国日本等国重新引进.
  5,民族歧视.通过法律等歧视中国人(主要是汉族),中国人和满洲人实行不同的法律待遇.满洲人即使没有文化,也可以做官,而汉族人即使做了官,也仅仅是满洲人的副手.
  6,民族隔离.满洲清国禁止中国人进入东北地区(在满洲人入关前,已经消灭了东北的三百万中国人).满洲清国禁止中国人进入内外蒙古,也禁止蒙古人取中国名字、学习中文.禁止满洲人和中国人通婚、禁止蒙古人和中国人通婚.
  7,民族监视.满洲清国在全国所有大城市和主要据点建立“满城”,驻扎满洲人的部队,以控制当地其他民族的人.
再问: 我是想问他们这些政策的特点是什么
展开全文阅读